冰雪运动背后有哪些“天气密码”?
进入冬季
各地都掀起了
冰雪运动的热潮
滑雪、滑冰、冰爬犁大赛……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长达五百多米的冰滑梯 拍摄:李子硕
冰雪运动热的背后
少不了冬日天气这个推手
冰层厚度达到多少可以滑冰?
什么样的雪适宜滑雪?
小编为您揭晓
冰雪运动背后的天气秘密!
↓↓↓
冬季滑雪知多少
适宜气候造就“优质雪场”
在北纬42°的冰雪黄金纬度带,吉林省出现了如北大湖、万科松花湖、长白山万达国际度假区等可比肩世界顶尖的知名滑雪场。吉林省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陈雷介绍,吉林属北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冬季风自西北呼啸而下,造就了吉林冬季寒冷干燥等气候特点。吉林省年均降雪量400毫米,累积积雪量平均1米以上,省域内地势自西向东缓缓上升,可利用坡度、风速、水资源等优异指标建设滑雪场。雪量大、雪期长、雪质好等优势特点使吉林省一跃成为世界品质最好的冰雪资源地之一。
在距吉林近三千公里外的新疆,同样有着蜚声中外的顶尖雪场。在新疆,不论是在天山脚下的缓坡,还是阿尔泰山的雪原,都有着中国优质的滑雪资源,是国内拥有滑雪场最多的地方之一,目前仅S级就有44家(旅游部门评定的旅游滑雪场等级),极具特色的滑雪场更是难以计数。
伊犁州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祝小梅介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拥有9家S级滑雪场,数量位列全疆专业滑雪场第—,冬期长、降雪量丰富、冰雪景色壮观,由于冬季气温相对暖和,这里被称为“穿着衬衣滑雪”的地方。“从地图上看,当地各个雪场位于群山屏蔽的天然沟谷地带,加之伊犁地形北面有天山阻隔,有效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入侵;同时山区地带又处在逆温层带,冬季风力相对较小,所以在伊犁州‘穿着衬衣滑雪’一点都不夸张。”祝小梅说。
滑雪运动中的“危险因子”
目前国内滑雪场大体分为人造雪场及野雪场两大类。
人造滑雪场是将不同的雪搅拌后制作成为“雪道雪”,形成平坦、易滑、完全可以预见的“雪毯”。人造雪容易形成冰质雪,具有湿度大、密度大、坚硬等特点,大部分雪场都会每天铺设表面雪,在人造雪面上形成一层较软的雪,改良雪质条件。而野雪场是指天然雪,即粉雪、冰质雪、雪绒、冰霜等,其中粉雪根据颗粒大小,可以分为细粉雪、粗粉雪。细粉雪捧在手里,像捧着白色的面粉,雪可以从手指缝滑落,粉雪因此得名。
不同的野雪对滑雪有何不同影响?野雪层越厚、越硬,越不容易滑行;反之,若野雪层下有已经压实的雪层,滑雪者较易滑行。但是雪层过松软,对初学者来说也有阻碍,雪板容易陷进雪里造成急停侧翻等情况。
不同的时间段也会对滑雪运动造成影响。凌晨时气温较低,雪的凝固程度较高,雪质硬,滑起来抓地效果不好,但速度较快;太阳升起后,冰状雪由粒状转化成绒状,成为粉状雪,此时雪质柔绵,适合雪板做各种动作;下午,地表温度最高,粉状雪溶解成为浆状雪,雪开始粘板,滑度降低阻力较大,较适合初学者。
那么,滑雪运动有哪些“危险因子”呢?
“粉雪并非气象学名词,而是形容一种雪的状态。滑粉雪如果姿势不正确,很容易造成口鼻部位大量吸入雪花,粉雪就像是面粉一样,当滑手摔倒在地上的时候,它会直接进入口鼻,从而导致窒息。由于粉雪深度较大,一旦摔倒后很难自行站起身来,加大吸入的风险。”陈雷说。
在常见的天气要素中,气温、大风、降雪、雾及霾等都可能会成为滑雪运动的“危险因子”。滑雪当选择晴天静风(风速为0至0.2米/秒)或微风的时候,降雪或有雾、霾等情况对于滑雪者能见度将产生严重影响,尤其是对高山滑雪和自由式等滑雪方式,能见度要至少大于2公里。因此,在滑雪前掌握天气信息尤为重要。
冬日滑冰,多厚的冰才安全?
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随着隆冬时节的到来,我国多地的河湖面开始结冰,天然河湖冰场陆续迎来开放日。然而,我们肉眼看似冻结实的冰层下面,可能暗藏玄机,冰层的厚度必须经过实地测量,达到冰场的标准后方可上冰滑行。
河湖冰场 冰层厚度如何测量
随着寒潮天气的到来,近期某些地区的河湖面开始结冰,但寒潮的出现其实只能代表短期的气温下降,不能代表冬季整体的气候状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低于冰点的气温持续多日,才可为冰层增厚创造条件。另外,专家研究发现,除气温外,冬季明渠冰层的厚度增长与水流动的速度、水深以及风速都有关系,水流速度越小、气温越低、水深越小、风速越大,形成的冰层就越厚。可见,气温并不是评估冰层厚度的唯一指标,还需要靠频繁地实地测量,才能确保安全。
经过测算,当冰层厚度达到10厘米以上时,才可以承载成年人冰上行走,然而10厘米的厚度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正规的天然河湖冰场的平均冰厚标准,通常需要达到15厘米以上。那么,天然河湖冰场具体是如何测量冰层厚度的呢?
其实,天然河湖冰场每天都会有专门的测冰师,在一天当中不同的时间,选取冰层较薄的偏僻点位分别进行测量。他们通常会用一根专业打冰的“冰镩”来凿冰。冰镩大约为一米的长度,同时接触冰面的一段是四棱的,不会把冰全部撑开。用冰镩在冰面上凿开一个小洞,直至看到冰层下面流动的水从洞口渗出,确定冰层被凿穿。接着,测冰师便会把冰钩伸进去,用游标卡尺准确测量出冰层的厚度。测量之后,测冰师还会用洞周围被凿开的碎冰重新将洞口填实,以防洞口开裂。
为何要选择不同点位,并在同一天的不同时间进行冰厚测量呢?
这是因为水面结冰之后,整片水域在不同时间的温度也不尽相同,加之水中有水草等杂质,这些因素都会对冰层厚度带来影响。专业的冰场工作者对冰的“习性”较为熟悉,可以通过冰层下面的气泡、植物的状态、冰层的声音等来大致判断冰层厚度,他们通过不同点位,多次测量,来判断冰面是否安全。
冰场开放看天气不看游客“脸色”
也许很多小伙伴在公园的湖河畔走过时都会发现,明明整条湖河都已经冰冻了,可是冰场却只在河湖面的某一个区域内营业。其实,这是因为同一片水域的冰层薄厚通常是不均匀的。由于有些湖河是活水,受水流路径的影响,整片水域进水口位置的冰层往往不如中游的冰层厚,而下游的水流湍急,冰面甚至都难于冻住,这就导致一片水域的冰层厚度存在着天壤之别,那些冰场区域外的冰面外表看似光滑坚实,实则可谓是“暗流涌动”,所以,在超出冰场护栏的范围滑冰,实在是危险之举。
有时冰场会发布公告,临时取消某一天或某一场的营业,这往往令满怀期待的游客感到遗憾和不满。但是,冰场可否开放,不看游客“脸色”只看天气“脸色”,如气温升高,冰层变薄以至于不足15厘米时,或之后一周的气温并未保持在-8℃至1℃之间,抑或出现大风天气,出于对游客安全的考虑,冰场需中止营业,一旦符合标准,冰场才能再次开放。
冰面是否越光滑越好?其实不然。冰面上的长裂缝越多,就证明大块冰层互相碰撞后纵横交错粘结在一起,如同一张大网把冰层连接起来,这种情况下的冰层才越坚固;反之,若冰面非常平滑,且有水出现,就说明冰面已经开始解冻,这是冰面变薄的征兆。
那么,如何让游客享受快乐又安全的滑冰体验呢?首先,一定要在正规运营的冰场滑冰,野冰场缺少专业测冰师、监管维护人员以及救援保障设施,极易发生意外。另外,即使在正规冰场滑冰,也要注意不要踏出安全区域,做到“不”履薄冰。其次,由于在冰面上气温较低,建议戴好帽子、手套进行保暖,以防冻伤。
眼下正值“四九”,安全又畅快的冬季滑冰,你体验了吗?